教育圈里,总有几位教师以他们独有的风格脱颖而出,杭州就有一位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神仙”的小学语文老师。她批改作文的细致程度,简直就像是在撰写学术论文。这样的做法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热议,对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来说,无疑是一种创新和变革。
独特的批改方式
朱老师在审阅学生作文时格外用心。她审阅的作文多达36篇,每篇都要撰写超过一万字的评语,单篇作文的评语就有300字之多。而学生作文通常只有五六百字。每天工作伊始,她便投入到这项繁重的工作中。与其他老师不同,她并非简单批改、评分和简短点评,而是深入参与其中。这种做法不仅耗费了她更多的精力,也显示了她在作文批改上的高度重视。更重要的是,这反映了朱老师对学生作品的尊重,她对待学生修改后的作文总是如此用心。
许多教师因教学和班级管理负担而简化了批改步骤,然而朱老师却并未如此。这主要因为她对教育工作充满热情,同时也显现出她希望为学生作文提供更有益的指导。
批改之前的准备
朱老师在批改作业前准备工作很充分。学生的作文在交到她手里之前,已经过多次修改。在三、四年级,老师会亲自指导学生修改;到了五年级,则是老师给出修改方向,学生自行修改。课堂上,朱老师还会启发学生写作文,要求他们先写草稿,然后给她过目。这些都说明朱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并非草率行事。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比如,老师需制定教学计划和指导学生,而学生则需要积极配合进行修改。在她的班级里,作文写作仿佛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是师生共同协作的成果。若非这些准备工作,朱老师可能无法对学生的作文作出如此详尽而深刻的评价。
反复阅读与批注
朱老师要读几篇作文才动笔批改,通常得四到五遍。这任务看似繁重,可朱老师却天天如此。她桌上堆着五本作文,等着她一点一点批改。即便教学和班级事务繁杂,她依旧坚持这项工作。她会细心查找错别字和语病,还不忘标注作文中的亮点。
一节课她最多批改三篇作文,每篇都得花费十多分钟。这就意味着她得在教学繁忙中抽时间,对作文进行细致的批改,认真做好批注。这份辛劳只有朱老师自己深知,然而她的坚持和专注,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无疑是正面的影响。
收获学生的喜爱
朱老师辛勤付出,学生们都看得很清楚。拿到作文后,他们总是急切地阅读评语。作文对学生们来说,从起初的难度到后来的兴趣,转变很大。这主要得益于朱老师的教导。比如在“我的老师”这个作文题目下,学生们从个人角度描绘了朱老师,有的提到她脾气急躁,但朱老师却将此视为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并承诺会改正。
学生们的积极回应显示出他们认同并喜爱朱老师这种批改方法。这种互动紧扣作文教学,形成了积极的师生交流,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
繁重任务下的平衡
朱老师身兼语文教师与班主任两职,工作任务繁重。日常既要承担教学任务,又要处理班级管理事务,老师们常常忙碌不堪。然而,她巧妙地将作文批改纳入日常工作中。她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小目标:每天批改五篇作文。虽然这个目标看似简单,但持之以恒,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这种方式在各种任务中寻求平衡的做法,值得其他教师借鉴。尽管过程辛苦,朱老师却感到满足。这同样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忙碌中也不应忽视对学生的细致学业辅导。
教育的启示意义
朱老师的批改方法给教育界带来了不少思考。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对教学精细度的考验。在现今的教育背景下,虽然深度教学被广泛提倡,但批改作业这样的细节却常常被忽略。朱老师通过实践证明了,即使在小学教育阶段,作业批改的深度同样不容忽视。
您是否见过如此尽责认真的教师?希望各位能点个赞,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都了解这个出色的教育案例。
发布者:shumei,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qbos.com/archives/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