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故事第一村河北耿村:一千零一夜的传奇与传承

中新网石家庄7月18日电 题:揭秘“中国故事第一村”河北耿村的“一千零一夜”中新网记者 牛琳绘画版《耿村民间故事》即将出版

耿村那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即将以绘画形式出版,真是个让人兴奋的消息。然而,这背后却交织着非遗传承的忧与喜。

耿村民间故事的厚重底蕴

耿村民间故事储备丰富,文字资料累计近7000万字。耿村虽小,仅有380多户、1300多人,却拥有240多位故事讲述者。故事来源多样,古代商贾汇聚,各地故事在此交汇。2006年,耿村民间故事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文化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耿村保留着一种独特的讲故事传统,这种传承方式包括故事家庭和故事夫妻等。比如,王发礼一家四代都有讲述故事的能力,这种能力成为了他们家族文化传承的紧密联系。

耿村民间故事的传承困境

民间文学,靠口耳相传得以流传,但传承之路颇为坎坷。老一辈的故事讲述者离世,众多故事面临失传的风险。而年轻一代因种种原因离开故土,导致传承链断裂。人口外流、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等,都使得耿村民间故事的传承变得更加困难,故事的存在都变得岌岌可危。

编写了《耿村故事》这样的校本教材,然而,要应对年轻讲述者数量减少的问题,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确保传承不断,实属不易。

耿村民间故事的文化交流

自1997年以来,美国女娲故事团七次踏足耿村,进行故事分享。此事显现,耿村的民间故事已跨越国界,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知名度。这样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耿村故事向外的传播。

国际交流让耿村民间故事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各国人民领略到了中国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然而,要想使这种交流持续深化,我们还需付出更多努力,开拓更广阔的道路。

耿村为传承所做的努力

村里有位名叫靳春利的积极分子,他担任故事协会的会长,把自家的空间改造成了能容纳300人的故事书场。每到周末或节日,总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聆听故事,这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耿村故事的兴趣。此外,有关部门也计划在暑假期间组织大学生们来参与故事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耿村计划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衍生产品,以确保这些故事能够持续流传。目前,绘画版的故事书即将问世,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以便更全面、深入地传承这些故事。

绘画版故事的意义

《耿村民间故事》的绘画版具有深远意义。此前儿童读物缺失,实为一大遗憾。如今,这部专为中小学生打造的读物即将问世。书中包含40个故事,每个故事都配有原创插画,这将使故事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孩子们眼前。

这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耿村民间故事,给传承带来新活力。或许,这些年轻一代将来会成为传承和推广耿村民间故事的中坚力量。

众人的期待

李倩,藁城区文化馆的副馆长,对于绘画版本的出版感到非常高兴,这标志着她多年来的遗憾终于开始得到填补。常安镇的党委书记孟月对大学生们参与保护和传承工作抱有很高的期望,相信他们能提出宝贵的建议。村民们同样期待这些措施能够使耿村民间故事得以长久流传。

我们都期盼耿村民间故事在当下重焕生机,这些付出能否让耿村民间故事流传更久?期待大家在评论区发表看法,同时欢迎点赞及转发此篇文章,吸引更多人来关注并保护耿村民间故事的传承。

发布者:shumei,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qbos.com/archives/5232

(0)
shumeishumei
上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上午7:58
下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上午8: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